中国社科院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县镇经济 >>人物 >> 贺雪峰:精准扶贫难精准
详细内容

贺雪峰:精准扶贫难精准

时间:2020-04-02     

精准扶贫声势浩大,成果卓著,问题也不少。从总结经验和吸取教训的角度来讨论,精准扶贫最难的恰恰是很难精准。过度追求精准造成了扶贫中普遍的效率损失。精准扶贫中的教训对于完善基层治理体制极其重要,若不能吸取精准扶贫的教训,基层治理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为了做到精准扶贫,国家一开始就要求精准识别贫困户,对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农民收入来源比较复杂,有大量非正规就业收入和自给自足收入难以统计,在贫困户可以获得较大利益的情况下面,农民倾向通过隐瞒收入成为贫困户,通过统计农民收入来精准识别贫困户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就有“社区瞄准”和“两不愁三保障”等不是很精准的补充识别办法。又因为绝大多数农户家庭收入基本上来自年轻子女外出务工、中老年父母留村务农,只要有劳动力,农户家庭收入相差很少,识别贫困户非常困难,精准识别难上加难。建档立卡,回头看,再回头看,仅仅精准识别贫困户一项工作就折腾基层两三年,基层干部填了无数表格应付了无穷形式,甚至有基层干部因为填表累死。

精准帮扶就更难了。对贫困户的帮扶无非是通过政策支持,让贫困户通过劳动增加收入。扶贫不同于低保,扶贫不应直接发钱,更不能助长贫困户的依赖心理,扶贫的核心是扶持农户进入市场。产业扶贫因此成为扶贫首选。问题是市场有风险。不仅有市场风险,而且农业还面临着普遍的自然风险。即使是非贫困户进入农业市场也经常受到风险冲击,贫困户进入市场的风险就更高了。产业扶贫很可能无法让贫困户脱贫而使贫困户破产。精准扶贫中很少有产业扶贫成功经验的原因就在于此。为了降低贫困户进入市场的风险,全国将光伏扶贫作为经验推广。且不说光伏发电难上网,仅仅光伏发电成本就超过市场用电价格本身,光伏发电获取收益完全来自电网补贴。既然如此,倒不如由电网直接发钱给贫困户。用国开行贷款建光伏电站,管理者是村干部,补贴者是电网,贫困户什么不做就可以分钱,这就是变相直接发钱。变相发钱不如直接发钱,因为不需要光伏发电投资,不会让地方政府产生光伏发电债务。

产业扶贫以外,易地搬迁安置也是重要的扶贫方式。笔者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多数搬迁点并非非搬不可。地方政府花巨资为贫困户建了安置点,仍有大量贫困户拒绝入住,即使入住也拒绝将之前旧房宅基地腾退出来,因为之前住房宅基地是他们生产生活的地方,也是他们应对未知风险的“避难所”。以笔者判断,全国80%以上易地搬迁属资源浪费。易地安置的成本非常高,贫困户是基本不出钱的,无论是贷款还是负债还是财政出钱,最终都变成地方政府负债。进入易地安置点贫困户差不多是白得一套房子。

为了精准扶贫,国家要求每个贫困村都要有帮扶单位,都要有驻村扶贫第一书记和专职扶贫干部,每个贫困户都要有结对帮扶人员。帮扶单位下派专职人员驻村帮扶,每周必须要有五天四夜住在村里。帮扶人员每个月必须联系一次或几次帮扶对象,要上门结对子帮扶,要精准掌帮扶贫困户情况,随时接受上级突击检查或是暗访督查,情况不熟,轻则通报,重则免职。因为产业扶贫风险太大,驻村帮扶干部和单位帮扶人员主要工作是向贫困户宣传扶贫政策,想方设法让贫困户获得政策好处。问题是,好处谁不愿意要呢?难道还需要扶贫干部每周五天四夜宣传动员贫困户去争取政策好处?在这样一种政策环境下面,贫困户成了特权户:看病基本不花钱,教育基本不花钱,参加医保不花钱,上级惠农政策一律优先,优先安排帮扶物资,等等。

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可以享受各种好处甚至特权,贫困户就容易产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一般农户与贫困户收入差距本来不大,且这种不大差距往往也只是非贫困户更加勤劳节俭获得的。贫困户获得大量扶贫好处甚至享有特权,贫困户状况比一般农户更好了,一般农户自然不满,认为政府养了懒汉。这种不满几乎在所有精准扶贫村庄都很强烈。对贫困户帮扶力度越大,这种不满越强烈,村庄内部也就越撕裂。这个意义上讲,精准扶贫在村庄治理上是得不偿失的。

为了做到精准扶贫,不仅要精准识别贫困户,为识别出来的贫困户建档立卡,对扶贫过程全程追踪,还要对扶贫效果进行第三方评估。全国太大,扶贫究竟是否精准以及效果如何不可能进行实质考核,更不可能考核是否通过最少投入获得了最大扶贫成效,只能评估“三率一度”。为了过关,地方政府不得不花费巨额资源保证“三率一度”过关。如果花费巨大资源只是为了“三率一度”过关,资源投入远远超过扶贫需求,或资源投入效益极低,也就造成扶贫资源的严重浪费,这样的精准扶贫就太不精准。也是因此,多次在调查时听到贫困县领导讲:贫困户脱贫了,为扶贫负债几十亿,相当于十年财政收入没有了,也就成为真正贫困县了。

扶贫很重要,消灭贫困是伟大目标。精准扶贫却很难。最近几年精准扶贫,贫困户是大幅度减少了,问题是,有越来越多农户形成了对国家的依赖思想,村庄内产生了尖锐撕裂,村庄间也产生了显著嫌隙,地方干部几乎所有精力用于做扶贫填表工作,大量国家资源投入进去使用效率却不高,地方形成了严重的扶贫债务。这个意义上讲,越要求精准扶贫,造成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浪费就越严重,扶贫也就越低效和越不精准。这看起来很矛盾,其实一点也不矛盾,因为精准是要成本的。越是要求扶贫精准,投入扶贫资源就越是指数上升。为了增加一个百分点的精准,往往就要增加百分之一百的资源投入。

不要求特别精准的扶贫,往往可能只花比较少的资源就可以办成比较大的事情。要求精准扶贫,花巨大资源却只办成了比较小的事情。

无论是扶贫还是基层治理,精准都是要成本的。基层治理中有众多细小琐碎的事务,这些事务不涉及原则问题,属于灰色地带,因地制宜,模糊处理,适可而止,是最好的办法。在基层治理中要求过于苛严,过于强调精准精细,治理成本就会大幅度攀升,结果就是精准治理难精准。

对于中国基层治理来讲,精准扶贫有很多教训值得总结和反思。我们必须吸取这个教训。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县镇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县镇经济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87354566
传真:010-87389987
邮箱:cjz@xianzhen.org.cn
          guo@xianzhen.org.cn
商务合作部:18518777855
会员服务部:13001053213






全国特色产业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