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基层党建 >>基层 >> 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冷大令:驻村三年闯三关
详细内容

麻江县龙山镇河坝村驻村第一书记冷大令:驻村三年闯三关

时间:2019-09-18     【转载】   来自:光明网

  中新网贵州新闻9月9日电(伊航 弓倩 文媛李慧)七月末,河坝村溪水潺潺,稻浪翻腾。走进河坝村口,远远就可以看到一栋漂亮的木楼,外墙上 “听党话,跟党走”六个大字格外显眼,这里正是河坝村村委会,也是驻村第一书记冷大令的第二个“家”。

  2016年4月21日,麻江县委组织部选派冷大令到河坝村担任第一书记。从驻村的那一天起,1000多个日夜,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早已成为他的生活常态。

  今年7月22、23日,是黔东南州庆放假的日子,冷大令没有回家陪家人,仍坚持留在村里紧盯各个项目。“最近正是太子参和蓝莓收获的关键时候,林下养鸡示范基地也即将完工入驻二批鸡苗,实在走不开。”他说。

  养鸡场一期入驻3000羽鸡苗,由两位贫困户管理,养殖收益分红联结参与入股的贫困户。

  情感关:倾听群众心声,做群众的“贴心人”

  河坝村,顾名思义,地处一处沟谷河坝中,从前河坝交通闭塞,瑶族群众占94%,大多年长的村民只会瑶语。“逢会看斗牛,一日三餐酒”,民族习俗不同,语言也不通。

  三年前,冷大令刚到村里,这个六盘水来的外地小伙就遇上了第一道难题:“他们听不懂我说什么,也不愿意搭理我。”

  为此,冷大令带上了本地村干部,走访时帮忙翻译,同时也利用闲余时间向村民学习瑶族日常用语 “三年下来,我自己说话都有点本地口音了。”冷大令笑着说道,语言是贴近村民情感的门槛。

  通过一次次走访,积极宣传扶贫政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冷大令渐渐和村民打成一片。

  “我没有文化知识,又缺乏技能,想发展也找不到路子。”贫困户曹明锋和冷大令熟悉了之后,袒露了自己的心声,而这也是当时村里大多数村民普遍面临的现状。

  “扶贫先扶志智,治病要治根”。为此,冷大令利用帮扶资源,带领村支两委开办“脱贫夜校”培训班。邀请各部门、各行业的专家为村民们上课,从教村民学写自己名字开始,再到宣传危房改造、养老、合医、子女入学教育、庭院经济、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和措施,为贫困户教授致富技能,激发贫困户脱贫的信心。

  据统计,培训班自开班以来,累计培训90余期3000余人次,带动163户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实现脱贫。

  曹明锋上了夜校培训班后,主动请求帮助发展产业,冷大令帮助他协调解决了3万元低息贷款用于发展生猪养殖和辣椒种植,并联系专业技术人员为他提供技术指导。短短一年时间,曹明锋家的年收入就超过了4万元,家中还盖了新房。

  “再穷不能穷教育,村民吃了没文化的亏,不能再让下一代走老路。”针对河坝小学176名学生师资匮乏,校舍、设备损毁等问题,冷大令积极配合学校申报校舍重建项目,对老旧教学楼行拆除重建,并与首都经贸大学、贵州师范大学等高校签订了教育帮扶协议,三年来首都经贸大学师生40余人次到河坝小学开展了为期70天的义务支教活动,还为贫困学生捐助了价值3万元的书籍和大量学习用品。此外,他还积极联系慈善机构、社会爱心企业,为河坝小学捐赠了价值30多万元的学习用品、衣物、助学金等物资,为困难学生提供了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8年4月底,冷大令驻村结束,河坝村的村民为了留住他,联名按下红手印,向组织请求让他继续在村里。

  “看着一个个鲜红的红手印,我感动万分,这是父老乡亲们对我工作的认可和最高褒奖。”2018年是河坝村脱贫摘帽之年,冷大令再次向组织申请,留在了村里。

  “冷书记经常来看我们,帮我们大家解决了很多生活困难,还常给我们送药、送营养品,比自己的儿女都关心我们,我们真希望他能永远留在河坝村。”贫困户龙阿印老人动情地说道。

  基础关:建强基层组织堡垒,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富民强村,关键要有一个好支部。2016年4月,冷大令来到河坝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党建。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他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村支两委确定了“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的工作思路,“以发展村级经济为中心,以和谐稳定为保障”的工作目标。

  在冷大令的积极协助下,村党支部书记认真开展好“三会一课”,以多种形式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加强党员群众政治思想教育,开展上党课、讲党史,在党员中开展“一诺三亮”(一诺:听党话,跟党走;三亮:量身份、亮职责、亮目标)星级评定活动以加强党员管理。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他协助村党支部发掘和培养了3名优秀年轻同志加入到党组织中来,不断增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与此同时,河坝村新的办公场所完成改扩建,极大改善了村“两委”的办公条件,方便群众办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组织保障、后勤保障。

  脱贫攻坚,基础为先。三年前,河坝村道路泥泞、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出行难、饮水难、环境卫生差,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困难。

  为加快当地基础设施建设,不断补齐脱贫攻坚短板,破除发展瓶颈制约,冷大令积极联系帮扶单位和相关部门,帮助协调解决了帮扶资金80余万元,落地项目折合资金4000万元,实施了通组路、产业路、人饮工程、污水处理、道路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全力打通脱贫攻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

  其中仅2018年就实施了危房改造91户,“三改”工程337户(改厨、改厕、改圈),易地移民搬迁36户173人,危旧房屋补短板工程660户,家居改善补短板406户。

  “冷书记经常是‘5+2’‘白+黑’,逢年过节也难得回去与家人团聚,去年还因劳累过度病倒住进医院,病情稍微好转就要求出院和我们一起并肩战斗,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坚信一定能够在今年完成脱贫工作任务。”河坝村党支部书记杨万芳坚定地说。

  “现在的河坝村到处绿水青山、鸟语花香,让人心旷神怡。”冷大令表示,村里环境变好了,村民的精气神也不一样了,朝气蓬勃的干劲写在每一位村民的脸上。

  在河坝村,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村寨一天天变得更加漂亮,村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产业关:培育特色产业,如期“脱壳摘帽”

  漫步在河坝村,放眼山坡地上,几十位瑶族村民正在收获太子参,场面火热……“最近只要天气好,我们每天都来基地务工,一天下来能挣80多元。”一位正在忙碌的村民开心地说。

  时间回溯到三年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

  “那时候河坝村是个典型的‘空壳’村,一片片山坡地种植的都是玉米等传统作物,没啥经济效益,还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何发展产业?通过走访调研,冷大令慢慢抓住了“特色”这个关键,他决定从大户带头上入手破题。

  村党支部书记杨万芳便是太子参种植带头人之一,在冷大令的支持和鼓舞下,杨万芳先后流转13户农户的土地共50亩,每亩租金600元,种起了太子参。

  在麻江县委组织部等帮扶单位的对口帮扶下,冷大令带领村支两委班子强化党员队伍建设,以种植养殖大户为示范,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发展特色产业,蓝莓、烤烟、辣椒、生猪养殖、油菜加工、乡村旅游等特色产业,努力增加群众经济收入。

  2018年,随着 “春风行动”“一减四增”等重大安排部署的持续推进,河坝村的特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截至目前,全村蓝莓种植面积达到1200余亩,辣椒200亩,花生120亩,烤烟450亩,太子参300亩,菊花茶30亩,稻田养鱼120亩,发展生猪集中养殖4000头、养鸡6000羽。此外,通过发展庭院经济,包括生猪散养2000头,鸡3000羽,养肉牛120头,蔬菜300亩,户均可增收3000元以上。

  “2018年,村支两委通过发展集体经济,拿出24万元分红联结到全村324户贫困户,让困难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冷大令介绍,通过利益联结,村里的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三年来,河坝村集体经济由空壳村实现集体经济累计达60万元以上,一举成为全县党建扶贫示范村。截至2018年底,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由432户1648人减少为41户96人,贫困发生率由50.4%降为2.92%,顺利通过了省级第三方脱贫成效验收工作。

  在村党支部的推动下,河坝村目前共有大户发展种植蓝莓1200亩,通过流转土地、参与管理、采摘务工等形式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2018年07月,冷大令被中共贵州省委员会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被中共黔东南州委、中共麻江县委授予“全州、全县脱贫攻坚优秀党务工作者”。组织的肯定,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说到自己最关心的事,冷大令最关心的是剩下未脱贫的41户96人,但他对年底全部脱贫“清零”信心满满。“其中,33户老弱病残通过政策兜底,让他们基本生活有了保障;3户有劳动力的安排了公益性岗位,每户每年1个岗位1万元,5户有年青人的家庭动员引导外出务工,收入有了保障。此外,他带领村“两委”充分利用好扶贫政策,对全村未脱贫且无劳动力的26户贫困户除政策兜底外,积极为他们申报扶贫项目入股村合作社发展蓝莓产业,年底每户可分红4000块钱。同时还鼓励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蔬菜、养殖生猪和家禽,年底通过验收后每户可享受到2000元的扶贫项目资金补助,进一步巩固脱贫成效。”

  “不落下每一户贫困户,这是目标,也是使命。”对接下来的脱贫攻坚工作,冷大令充满了动力。

                       审核:杨美玲                责任编辑:林杰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县镇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县镇经济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87354566
传真:010-87389987
邮箱:cjz@xianzhen.org.cn
          guo@xianzhen.org.cn
商务合作部:18518777855
会员服务部:13001053213






全国特色产业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