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兴庄镇用生态手段治理农村水环境建设美丽乡村,水环境治理是重要一环。近两年来,北京市平谷区大兴庄镇围绕农村水环境治理,不仅重视基础设施投入和建设,更注重标准体系构建,实现了农村污水治理规划设计、技术选型、建设实施、资源化利用、运行维护、公众参与等各个环节有标准可依。 如今,大兴庄镇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已走在全国前列。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今年公布的第四批全国12个农村综合改革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大兴庄镇名列其中,为全国农村水环境治理标准化工作总结和推广地方经验,并将进一步深化探索和实践。 今日工作参考栏目为您带来,北京平谷大兴庄镇通过紧抓标准体系建设、引导群众参与和监督,实现农村水环境有效治理的经验。 紧抓标准体系建设,攻克农村治水“痛点” 农村水环境治理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到底出在哪儿? 早在2018年,大兴庄镇就建成了22个功能型精准湿地污水处理站,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成为我国少有的实现镇域内全部村庄采用湿地技术进行污水处理的乡镇。 虽然有了硬件和技术,但大兴庄镇通过对农村水环境治理领域现行相关标准的梳理发现,资源化利用、处理设施运行维护、运行评价等方面的标准相对缺乏,统筹污水、河水、雨水、饮用水治理的标准体系衔接不够。 大兴庄镇面对的这一问题是当下全国农村水环境治理普遍存在的问题:现行农村水环境标准体系重工程设计、建设,轻运行维护、后期管护。 找准了问题所在,大兴庄镇在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注重以标准化工作理念为指导,逐步建立标准体系,实现各个环节都有标准可依。 在具体实践中,排入水体、景观利用、园林绿化、农业种植等对水质要求不一样。对此,大兴庄的沼液、养殖废水经过简单熟化处理后排入柳树零排放湿地,成为柳树湿地重要的营养源;而排入洳河的水质必须严格执行地标一级A类标准;排入景观水体的水质则可以适当放宽排放标准。用于河道生态功能提升的“河狸坝”仅仅制定年污染物去除总量,并没有制定硬性的排放标准。恰当的排放标准有效地降低了治理成本,避免追求高标准造成治理成本。 两年来,大兴庄镇通过不断提炼水环境治理的成熟经验与做法,解决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得好、用不好、管不好”的问题。村级污水处理站已累计处理污水50万立方米,有效阻断了污染物对下游水体威胁,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注重群众参与和监督,治水与治村相结合 从基层治理的角度来说,农村水环境治理是一件关乎全体村民利益的公共事项,能否保障好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关乎着这项工作的成败。 对此,大兴庄镇在推进农村水环境治理工作中,注重社会动员和村民参与。在选择什么样的污水处理技术时充分吸纳村集体的意见,在日常运行维护中鼓励村民监督、参与维护。此外,治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均充分尊重村集体意见,同时也明确了村“两委”班子在水环境治理中的职责。 这一举措为水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此次标准化试点工作将动员村民参与水环境治理的成功做法规范化、标准化,为农村水环境治理的社会动员工作提供指导。 来源: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