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

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

文章
  • 文章
搜索
首页 >> 新闻中心 >>特色产业 >>一县一业 >> 青海牦牛为啥这么牛?
详细内容

青海牦牛为啥这么牛?

1.jpg

夏日的青海草原,绿意浓浓。在海北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大浪村的生态牧场,一头头初生的牦牛犊跟在母牦牛的身后,时而采食美味可口的青草,时而调皮地撒个欢儿,为这片草原增添了不少乐趣。

这几年,大浪村全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打造生态牧场,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村委会主任华什才加说:“只有依靠绿色发展,我们牦牛的品质才会越来越好。品质好,才会受市场的欢迎。”

从祁连草原到青南牧场,每一头青海牦牛都坚定走在生态、绿色、健康品质的路上。

品质是品牌的基础。任何一家企业或任何一个产品,要想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屹立不倒,那一定离不开品牌建设,而品牌建设最为重要的就是对品质的不懈追求与守护。“青海牦牛”品牌要走出青海,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正是基于青海牦牛及其产品的卓越品质。


强种业 育好每一头牦牛

2019年4月28日,“阿什旦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证书。这个经过20年的艰辛努力培育出的牦牛新品种,最大的特征就是不长牛角,性格温顺,且综合品质优秀。

这一牦牛新品种的诞生给正在崛起的青海牦牛产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众所周知,当今世界,谁掌握了种源,谁就拥有了对产业的话语权。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多年来,青海农牧业战线一代又一代牦牛育种科研工作者孜孜不倦,只为育好每一头牦牛。

其实,早在200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就和青海省大通种牛场共同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牦牛新品种“大通牦牛”,以我国独特遗传资源为基础,依靠独创技术培育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牦牛新品种,填补了世界牦牛育种史上的空白。

两大人工育种当家品种,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青海牦牛种群退化的问题。多年来,青海牦牛一直延续着种群内自然本交的传统繁育方式,种群日渐退化,个头变小,体质下降。成年出栏牦牛中,有的体重甚至不到300公斤。

为了加速改变这种局面,自2004年开始,青海省全面实施牦牛提纯复壮工程,对牦牛主产区进行统一规划,加大牦牛的品种选育力度。同时,在主产区建立纯种繁育基地和种牦牛站,在大通种牛场建立了牦牛冷冻精液库。

大通种牛场场长马进寿表示,几年来,大通种牛场从繁育到推广能力不断提升,目前,每年向省内外提供2000多头大通牦牛种公牛,细管冻精五万余支。据不完全统计,在青海牧区,已经有近三万头大通牦牛走进牧民家庭,开始繁殖后代。

不仅如此,青海省已初步建立起牦牛种牛繁育推广体系,如今,全省17个牦牛种牛场年产种公牛1.2万头,供种能力不断提高。优良的品种,在为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同时,也为“青海牦牛”品牌打造立起了标杆。


重环境 养好每一头牦牛

好山、好草、好水,养出好牦牛。它既是天地的精华,也是世间的美味。对于牧民群众而言,牦牛就是这绿水青山赐予的宝贵财富。

有人曾说,在青海牧区,天然放牧的牦牛喝的是矿泉水,吃的是冬虫夏草。虽然其中有些许夸张的成分,但足以说明在这种纯净的自然环境中养出的牦牛具有优良品质。

不过,随着牧业人口不断增加,在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下,草畜矛盾日益突出。人要靠畜,畜要靠草。由于草地退化,牦牛的生长环境受到了极大挑战,加之青海牧区冬季恶劣的气候条件,使得冬季牦牛的温饱问题成为小散牧民的一道坎儿。

立足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青海农牧部门在总结多年草地生态保护与建设经验基础上,于2008年提出了发展“草地生态畜牧业”的战略方向。往大里说,这一举措事关青海畜牧业转型升级的成败;从小处看,解决好了草畜矛盾,就守住了牦牛天然的生长环境。

草地生态畜牧业最核心的理念就是“以草定畜、草畜平衡”,通过禁牧、轮牧使草场休养生息。十多年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科学的发展之路。青海省海北州祁连县白石崖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立俊说:“这些年村里草场恢复得特别好,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了,牛啊、羊啊的品质自然也是没的说。”

除此之外,青海省还提出了以“三增三适”为核心的牦牛生产技术模式,即增温、增草、增料,适度规模、适当补饲、适时出栏,在技术层面为牦牛创造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天然放牧的生态环境要守好,标准舍饲的养殖环境也要过硬。为此,青海省农业农村部门专门制定了《牦牛全程饲养管理技术规范》《牦牛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规范》等地方标准。让牦牛能在草原上享受日月光华、鲜草雨露,也能在棚舍里听着悠扬的乐曲,怡然自得。


可追溯 管好每一头牦牛

夏日,在祁连县阿柔乡草达板村二社的牧场上,小草刚刚冒尖,成群的牛羊时而奔跑,时而悠闲。牧民仁青才旦告诉记者,自己家里养殖的牦牛有100多头,其中40多头犊牛已经佩戴了耳标。以后来收牛的人,只用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能把每头牛的生长、防疫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

2019年6月,涉及青海全省481万头牦牛的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正式启动。按照统一追溯模式、统一追溯标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编码规则、统一信息采集的“五统一”要求,通过原产地的全程质量控制和便捷的信息采集,将高品质牦牛及其产品全程追溯,以实现产销可对接、信息可查询、源头可追溯、生产消费互信互认。

祁连县是青海牦牛原产地可追溯工程试点县之一,明确在全县21个村、5个牧业乡镇畜牧兽医站和1个屠宰加工企业建立追溯基地采集点,对5个牧业乡镇的1万头牦牛仔畜采集养殖信息并佩戴溯源电子耳标。目前,该县已完成了7000头牦牛仔畜的电子耳标佩戴工作,并实现了与上级数据平台的对接。

一个耳标、一个二维码就像一个身份证,有了这个身份证就可以管好每一头牦牛。这头牦牛从进入屠宰加工环节,直至变成商品,身份信息都将一直保留。

祁连亿达畜产肉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冶明录说:“公司建立自己的追溯体系已经4年多了,如今又有政府的支持,从源头上为公司保障了牦牛的绿色、有机品质。”

好品质,自然会赢得市场的好口碑。据了解,目前,该公司生产的有机产品有34个,主要销往浙江、江苏、广西、河南等地。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马清德表示,建立青海牦牛原产地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上管好每一头牦牛,补齐质量安全追溯的短板。这不仅有助于倒逼生产、加工等环节提高产品品质,也有助于加快绿色有机“青海牦牛”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助推牦牛特色产品进入中高端市场,真正实现优质优价。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县镇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为县镇经济网新闻中心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联系方式

电话:010-87354566
传真:010-87389987
邮箱:cjz@xianzhen.org.cn
          guo@xianzhen.org.cn
商务合作部:18518777855
会员服务部:13001053213






全国特色产业服务平台

微信公众号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