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投入千万大力实施“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
记者日前从四川省南充市获悉,为切实破解基层农业科技应用能力不足、村干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本领欠缺等难题,南充创新实施“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该工程采用“财政出资、一周领证、动态全覆盖”模式,计划用两年时间将万名村(社区)干部培训为农机(无人机)操作手,为南充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市、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锻造一支“带不走、用得上、干得好”的“硬核”人才方阵。
据介绍,该培养工程覆盖全市九县(市、区)所有涉农社区和行政村,锁定目前未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或农用无人机操作证的村干部,将其全部纳入培养范围。全面摸排全市2700余个行政村(涉农社区),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精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村干部10929名。设定清晰量化指标,实现每位村干部至少熟练掌握1种农机操作技能,确保每个村“两委”均有持有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无人机三项操作证的“全能型”技术骨干,最终实现全市村干部持证总人数突破10000人,整体持证率达95%以上。
2025年度作为启动年,南充将首批集中培训4800人,重点解决无证村干部的“从无到有”问题。2026年度持续深化,查漏补缺并覆盖新任职干部,实现持证村干部“从少到多”。2027年度,全面完成全市村干部持证培育工作。目前,万名村干部农机手(飞手)培养工程已开班,首期培育100人。
值得关注的是,培训内容务实,锤炼“硬本领”。该工程聚焦三大主力农业机械,教学内容涵盖基础理论和实践操作,分别设置4个教学板块。实操训练不低于总课时的60%,确保学员实践操作不少于20学时,提高农机操作水平。目前,已动员省市农机科研院所、农机生产企业、农机土专家等106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授课教师。
针对农机“小病大修、故障趴窝”痛点,强化常用农机具日常维护保养培训,着重培养学员对常见故障的快速判断与现场排除能力。开展模拟故障场景演练,提升村干部农机“自诊自治”和应急抢修能力,预计降低日常农机维护成本20%。
据悉,该工程经费坚持政府主导投入,以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为主、市级财政支农资金兜底。预计财政投入资金1000万元,严格执行“人均取得一项证件不低于1000元”的预算标准,确保专款专用,严格落实采购规程规范,选取优秀培训机构,保障工程规范可持续推进。(记者 戚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