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破解乡村振兴困境的关键路径

阅读 : 47 谌建章   2025-03-31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明确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破解乡村振兴困境的关键路径。依据文件内容解读分析如下:

一、县域富民产业的战略意义

1.城乡融合的载体

县域作为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是城乡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的核心单元。发展县域富民产业能够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享、产业链协同,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农民增收的核心抓手

通过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如陕西洛川苹果、福建古田食用菌等),农民可“就近就业”,实现土地入股、订单农业等联农带农模式,拓宽收入渠道,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

3.巩固脱贫成果的保障

文件强调防止规模性返贫,而特色产业通过提供稳定就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成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长效机制。

二、特色产业发展的核心路径

1.因地制宜,挖掘“土特产”优势

根据县域资源禀赋,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业品牌。例如,陕西眉县猕猴桃、江苏海安玫瑰种植等案例,通过全产业链开发提升附加值。

2.三产融合,培育新业态

推动农业与文旅、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业态。文件提出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和跨境电商平台,助力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3.科技赋能新质生产力

首次提出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生物育种、无人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例如,南繁硅谷通过现代育种技术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农业标准化和规模化生产。

4.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

文件要求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品牌建设,推动从初级生产向全链条延伸。例如,福州闽侯的小工艺品通过产业链整合形成规模化产业集群。

三、破解乡村振兴困境的关键措施

1.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通过土地入股、保底收购等方式,将农民嵌入产业链利益分配体系。文件明确要求新型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

2.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

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加大中央预算和专项债券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特色产业开发。

3.人才与科技支撑

培育本土专业人才,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进农业科技协同攻关,重点突破丘陵山地机械化等薄弱环节。

4.绿色发展与生态保护

文件强调盐碱地治理、耕地保护等生态措施,要求特色产业与绿色发展结合,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1.产业链不完善

部分县域产业基础薄弱,需优化布局、培育优势产业集群,例如集中资源打造“百亿特色产业集群”。

2.人才与资金短缺

需健全乡村人才培育机制,推动政策向返乡创业倾斜;拓宽融资渠道,通过再贷款、专项债等工具支持产业发展。

3.市场竞争力不足

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如通过标准化生产和全链条品控增强市场竞争力。

五、未来展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县域为突破口,将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通过科技创新、三产融合、联农带农等系统性举措,有望破解农村发展不平衡、农民增收难等困境,为农业现代化和城乡融合提供持久动力。

作者:谌建章,中国县镇经济交流促进会副秘书长、特色产业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

编辑:信利梦,一审:王琛,二审:谌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