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县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生产基地:长白山脚下的“健康密码”
在长白山龙脉的绵延怀抱中,一座以“药食同源”为魂、以科技创新为翼的现代化产业高地正蓬勃崛起——通化县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生产基地。依托长白山丰富的自然资源与通化县“中国长白山人参之乡”的金字招牌,基地以“研发+生产+康养”三链融合为路径,打造集生物医药研发、健康食品加工、养生旅游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解码大健康产业的“通化模式”。
一、资源禀赋:长白药库的天然宝库
通化县地处北纬42°黄金生态带,森林覆盖率达83%,蕴藏人参、五味子等药用植物892种,其中道地药材200余种。基地以“一参一药”为核心(人参、五味子),构建“三园一区”格局:
人参产业园:拥有全国最大林下参基地5万亩,年产鲜参超800吨;引进韩国正官庄、北京同仁堂等龙头企业,开发人参萃取精华、即食蜜片等高附加值产品。
五味子产业园:种植基地达3万亩,采用“仿野生”栽培模式,年加工五味子提取物超1000吨,占全球市场15%。
道地药材保护区:划定10万亩原生态抚育区,对黄芪、贝母等珍稀药材实施“种子库+区块链溯源”保护。
健康食品加工区:以药食同源目录为指引,开发人参枸杞原浆、五味子茶等30余类功能食品,年销售额突破20亿元。
二、科技赋能:从“原料输出”到“价值升级”
基地以“产学研”协同为引擎,构建“实验室-中试基地-产业化”创新链条:
研发平台:联合吉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成立长白山道地药材研究院,攻克人参皂苷提取、五味子木脂素纯化等关键技术,获发明专利42项。
智能生产:引入中药指纹图谱技术、低温真空带式干燥设备,实现药材有效成分保留率超95%;建成全省首条人参智能分拣线,效率提升3倍。
数字赋能:搭建“智慧药监”平台,对种植、加工、流通全程监控,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产品“身份证”。
三、生态共生:绿色发展的“通化实践”
基地践行“在保护中开发”理念,打造“零碳产业园”样板:
循环农业:推广“药-菌-蜂”立体种植模式,利用药材废渣培育赤松茸,年产值超5000万元;林下养蜂产出“椴树蜜+药材蜜”特色产品。
碳汇交易:参与吉林省碳汇试点,10万亩药材基地年固碳量超4万吨,开发碳汇金融产品助力乡村振兴。
文旅融合:建设“长白山药膳体验馆”,推出人参宴、养生研修营,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次。
四、经济贡献:从“脱贫攻坚”到“共同富裕”
基地以“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万户农民增收:
就业保障:提供长期岗位2800余个,培训“药材种植能手”“药膳厨师”等新型职业农民超5000人次。
联农带农:推广“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户均年增收超1.8万元;62个村集体通过土地入股实现分红超300万元。
扶贫创新:设立“药材种植扶贫基金”,为脱贫户提供免费种苗及技术托管服务,覆盖全县85%脱贫村。
五、未来蓝图:打造千亿级健康产业生态圈
基地锚定“三个转型”目标,构建“药-食-养-游”闭环:
产业跃升:拓展化学药、生物制剂领域,引进单抗药物、基因检测等前沿项目,培育5家以上主板上市企业。
平台升级:建设国家级道地药材交易中心,推出“长白山药材指数”,掌握行业定价话语权。
国际拓展:与韩国、日本共建“东北亚健康产业联盟”,推动人参等药材纳入国际药典,年出口创汇超5亿美元。
结语:药香通化,康养未来
通化县生物医药与健康食品生产基地,正以“一株参、一粒果”串联起健康产业的星辰大海。这里,每一片药田都承载着生态文明的智慧,每一条生产线都跳动着科技创新的脉搏,每一款健康产品都传递着“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未来,这座长白山脚下的“健康之城”将继续以绿色为底色、以科技为动能,为人类健康事业贡献“通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