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亿县镇 > 正文

“陶都新韵”的绿色蜕变——解码宜兴“产业+生态”双轨并行的高质量发展密码

阅读 : 43 中国县域经济报    2025-03-19

宜兴经济发展概况

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的宜兴市,是太湖西岸的“陶都明珠”。作为全国百强县(市)常客,宜兴以“陶瓷文化”为根脉,以“环保产业”为底色,从“日用陶罐”到“光伏组件”,从“化工重镇”到“碳中和先锋”,走出了一条传统产业转型与绿色经济崛起的特色之路。这座“教授之乡”正以“陶、竹、茶、洞”四绝为媒,擘画“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现代化图景。


一、产业根基:陶都转型,四翼齐飞

陶瓷产业焕新

丁蜀镇紫砂陶制作技艺入选人类非遗,陶瓷产业年产值超50亿元,从日用陶向艺术陶、工业陶瓷升级,远东控股等龙头企业布局高端耐火材料。

环保产业领航

集聚超3800家环保企业,形成水处理、固废处置、大气治理全产业链,环科园获评“国家火炬计划宜兴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年产值突破800亿元。

新能源突破

中环领先、上能电气等龙头企业引领,光伏组件、智能电网等产业年产值超300亿元,氢能产业园、储能基地加速布局。

线缆产业韧性

范道“中国电缆城”集聚远东电缆、江南电缆等龙头企业,年产值超500亿元,特种电缆市场占有率全国领先。


二、区位战略:宁杭枢纽,长三角“绿心”

交通网络:宁杭高铁、宜长高速贯通,1小时直达南京、杭州,融入长三角“1小时经济圈”。

生态优势:坐拥太湖、滆湖、宜兴竹海等生态资源,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碳汇交易量居全省县域前列。

文旅赋能:阳羡茶文化、张公洞溶洞群等文旅IP年吸引游客超1200万人次,文旅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

三、创新驱动:数字赋能,绿色突围

科创载体:宜兴经开区、陶都科技新城等平台汇聚省级以上研发机构超150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智能制造:实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培育省级智能车间、工厂超60家,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全省县域前列。

双碳实践:建设零碳创新中心,光伏覆盖率超35%,氢能公交、全电景区等场景落地,获评江苏省唯一“碳中和技术创新示范区”。


四、产城融合:山水入城,品质跃升

城市更新:东氿新城、雅达阳羡溪山等片区崛起,团氿、东氿“双氿”景观带串联城市文脉,获评“中国人居环境奖”。

乡村振兴:白塔村、张阳村等样板村发展特色民宿、精品农业,村均集体收入超800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至1.8:1。

民生幸福:教育、医疗满意度居苏南前列,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超3平方米,“15分钟生活圈”覆盖率超95%。

五、未来蓝图:长三角“绿谷”新标杆

宜兴锚定“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目标,以“双轮驱动”为路径:

产业焕新:聚焦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5年形成2个五百亿级、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

生态赋能:深化“EOD模式”实践,建设太湖生态岛、碳中和科技城,争创国家“双碳”示范城市。

文旅升级:打造“陶式生活”文旅IP,串联阳羡茶山、蜀山古南街等场景,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结语

从“陶都”到“绿谷”,宜兴以陶土为基、以绿水为脉,在传承与创新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这座“教授之乡”正以“陶式智慧”为笔,擘画“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的现代化图景,让千年窑火与绿色经济共舞,续写新时代的“梁祝故里”传奇。


编辑:信利梦,一审:王琛,二审:谌建章